商会新闻
一个无为有为人的创业口述
汪邦海
口述者简历:邹广明,安徽省无为市红庙镇人,早年在无城创业,成立鹏飞车业,从事摩托车经营与维修,2010年整合无为摩托车行业。2012年在合肥创办安徽加德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低碳维修行业著名企业家,合肥市无为商会副会长。
一个明媚的春日上午,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邹广明侃侃而谈,他的浓浓无为乡音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我不知不觉沉浸在他的讲述里,感悟着一个无为有为人的奋斗历程和艰辛。采访提纲被搁在一旁,我们都忘记了事先设定好的采访框架,天马行空之间,一个创业者成长的脉络逐渐清晰……
邹广明(右一)接受采访
回顾家世 曾经苦难
无为西乡红庙镇上,邹广明的爷爷曾建有一个很大的四合院,小时候广明曾经走进还未倒塌的旧宅。
“爷爷邹求堂,字郎权,做过石涧区调解委员,横山林场场长。曾是一位山人,我没出生前,他已过世了。”
“山人”?现在的读者可能很少知道旧时无为城镇乡间有这样一种职业,他们兼风水先生、乡村医生、启蒙教师于一体,无所不懂,无所不通,勘察地基、盖房上梁、红白喜事,少不了他们活跃的身影。
“记得家里长辈回忆到我的爷爷,他那时在西乡一带颇有名声,县城里也经常有人请他,他曾经养活了大大小小三十号人。”
解放后政府破除迷信,“山人”自然没有市场,由于在地方有声望,他还在石涧区担任过调解委员,1958年“大跃进”期间,爷爷把父亲邹道春送到铜陵矿上做工,上世纪60年代初期父亲又返回无为家乡成家立业。
农村没有实行大包干之前,和大多数的无为农村家庭一样,邹家难于温饱,广明上面有四个姐姐,家庭人口多,吃不饱饭是那个年代安徽农村的集体记忆。1958年至1961年“大跃进”期间,自然灾害还导致无为发生过饥荒,家族曾经遭受的苦难经历后来由父母和姐姐们传给广明,他才留下深刻的记忆。
1978年邹广明出生,这年邹家分到了几亩田,农村经济开始好转,大包干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农民的日子开始红火起来,作为家庭独子,自然被赋予了期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无为发生旱灾,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时任无为县委书记的黄璜同志在省委书记万里同志支持下,在无为部分灾区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顶住压力继续实行大包干,无为是安徽最早施行大包干的地区之一。
广明的父亲邹道春在附近的正岗茶厂找到一份工作。“他是一个精明的人,那时候经常在县城和红庙之间贩卖一些物产,家境在当地已很好,他把我们几个子女送进学校,都接受了教育。”
现在广明父母都已八十多岁,幸福安详地生活在老家红庙,颐养天年。

小小的板鸭摊主
安徽长江以南徽州一带“地狭人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非经营四方,绝无生活之路”,地少人多,外出经商谋求生计是旧时徽州人的主动选择。民谣有言:“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丢”,遍布大江南北的徽州人以文房四宝和茶叶为主要输出物品,“无徽不成镇”,徽州商帮逐渐称霸中国东南经济,明清两季达到辉煌。
无为地处皖江中段,与徽州只一江之隔,历史上两地联系紧密,人员往来频繁。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向来被称为易治之地,但近代以来,长江大堤屡次决口,再加上兵燹不断,号称“宋代四大名城”的无为凋落了,江淮一带民谣曰:“家住无为州,十年九不收,只要一年收,锅巴盖墙头”。一年丰收如何能保九年吃穿不愁呢?解放后无为人口又急剧增长,上世纪80年代即已逾百万之众,为求生存,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率先走出家乡,闯荡世界,结果徽州这种重商之风在当代无为这块土壤萌生和发扬。
中学毕业后,18岁的广明跟随家人来到江苏无锡市长安镇,做起了卤菜生意,弱小的身影站在板鸭摊前,开始独当一面。
很多成功的商人或者企业家成功密码,是在其少年时就有独立经营的经历。
天蒙蒙亮就要早起,在清洗鸡鸭、添加卤料、烟熏加工、斩卖板鸭过程中,邹广明学到了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特别是当时的江苏无锡地区,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已蓬勃发展,市场经济远比安徽发达,这给了邹广明很大的机会去了解社会,每天接触到各种人群,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是他获取到的真正“人生第一桶金”,无比珍贵。
在无城创业初期的邹广明(右二)
无城是邹广明的创业开始
20世纪末期,邹广明姐夫在安徽做摩托车代理业务,当时摩托车行业正在上升期,业务量的扩大很需要人手,邹光明回到家乡,与姐夫合作经营摩托车。
“主要是我对摩托车感兴趣”,邹广明说道。至今,邹广明还是一个摩托车发烧友,经常与摩友们一起组织各类骑行活动,享受着那份速度与激情。
无城西大街党校一侧,现在仍聚集着众多电动车品牌店,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这里沿街还比较萧条,邹广明承租门面并且打造了第一家摩托车新大洲牌“5S”店,营销份额一下子占据无为摩托车行业首位,其他品牌摩托车也开始在邹广明店旁边设点,于是西大街成为无为摩托车品牌一条街,今天这里转变成无为电动车一条街。
“其实,我是西大街电动车一条街的创始者”,广明抿了一口茶。
“我们主打的是品牌车,当时无为销售的杂牌摩托车比较多,开始几年销售额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大,后来因为我们坚持下来,消费者对质量和维护服务开始重视,到2003年就可以了,再加上无为可以允许开设乡镇网点,我们设置了许多分销代理商,生意就好了。”
“2009年其他股东退出,我开始独立经营,10年的时候,我觉得摩托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一年不如一年,我总共投资了大概有六七百万在里面,但一年大概只有10%的利润,只能挣个六七十万,这时候我发现只有通过整合资源来降低运营成本才能继续生存,于是我打算率先离开西大街。”
我有点诧异地抬头看了看广明:“你要离开西大街?”
“是的”。广明仍不紧不慢地继续他的口述。
整合无为摩托车行业
广明回忆起十几年前的往事,自豪地说道:“当初我自发地整合起无为的摩托车行业。”
在无为隆兴超市旁的翠竹园大酒店,广明请了无为的摩托车行业老板们一起过来商量事情,两个外地经营者还不敢来,后来来了九家。广明号召大家整合成一个股份制公司,合并在一起干。
“你们每家店里面最少是2个导购、1个财务,对不对?十家店都要20个导购、10个财务了,加上老板这就40个人了,我们整合在一起的话,就需要2个财务和4个导购就行了。”广明和无为同行们说得口干舌燥。
地方都给选好了, 在无城北门外水岸颐和花园门面房18间,总共有1000多平方,房租一年只要二十几万块钱。
广明给大家分析:“我们现在西大街,一家店面一年是35万的费用,搬过去一家费用就把你们九家的费用全部给省了。地方虽然偏一点,但是无城西大街以后是商业中心,服装、眼镜可以生存下去,摩托车以后利润越来越低,而且销售体量几乎已经给乡镇分销了,我一年卖的车子的利润,付房租都付不过来,我肯定要搬走。”
“可能是固有的小农意识阻碍了大家的想法,他们觉得不可能,本来大家是竞争对手,凭什么听你的?特别是外地店主不大愿意,他们代理品牌销售量占据第二位,结果导致其他人观望,没有谈拢。”
过了一段时间,广明自己跑到金安花园买了三家店面,安排装修,准备从西大街搬过去。
“等到装修差不多结束了,他们又全部跑过来,主动找我,那时候已经快过去一年了,这一年他们仍然没有挣到钱,然后几个人一起跑过来找我。他们说还是你有远见,而且现在还是你来领这个头,你讲怎么干就怎么干。”
大家一起搬到水岸颐和花园,还是那18间店面,2010年的5月28日开业。
这种自发整合起一个地方的摩托车市场成功了,它引起了其他地市经营者的关注。关注的最主要一点就是,无为县搞摩托车的为什么由竞争对手变为一家人了。
这个自发形成的股份公司和摩托车经营市场,没有外来者的干预,没有所谓的收购和战略企划,靠的是邹广明的远见和坦诚相待。
“原因就是我们抱团取暖,让参与的所有人都得到收益了,我们的话语权强了,减少了经营成本,避免了经营风险。”
十几年过去了,邹广明仍颇为自信地述说着:“其实它可以列入现代企业合作经营的成功案例。”
“第一个好处是,我们的代理品牌公司再也不能强行给我们施加压力,之前他每月给我们定任务,一台摩托车实际进价是5000块钱,但是我们要花6000块钱,那个1000元是完成销售额以后再返给你,完成不了只返你500元,要扣去500元。但是整合在一起后就不存在了,这个月我就卖一台,你也要给我按100台的返利给我,要不然我就不提你的货。”
“第二个好处是,我们的乡村网点都是先铺货,比如他接30台车,他只要付15台车,他卖完了给我钱,风险在我身上,整合以后就不存在了。第三个好处是,入股每一家只要投了80万,仓库里不需要那么多库存,仓库不需要那么大,资金全部回笼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干别的事情。一年下来大概能省将近400万的成本,我们都获利了!”
“如果说第一桶金,这可能算我的第一桶金。”
“当时做好以后,整个安徽省很多我们的同行跑到无为来找我学习,他们觉得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无为发生了。那时候一个地方做摩托车的,很多老板都带一点匪气,互相竞争伤了和气,基本老死不相往来。”
“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这些竞争对手,别的地方你争我斗得你死我活,你们无为人怎么能整合在一起,而且品牌都不同?”
广明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是啊?为什么别的地方这个行业不能产生自发的联合经营,而无为能够呢?
因为无为人较早受到市场经济的洗礼和熏陶,部分先觉先知者大胆地开始创业,商业基因中逐渐进化出优良的免疫分子,具有摒弃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能力,比较能够接受新的经营理念,而且不甘平庸、吃苦耐劳、敢想敢干。这种汇聚多种力量源泉的创业精神,是无为商帮能够在当今安徽乃至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原因,这实际上是徽商“徽骆驼”精神的一种传承。
从做保姆、卖板鸭开始到数以万计的创业者,从全国四大木材市场的刘渡到全国四大电缆基地的高沟,无不体现着这批无为有为人的创业精神。
旧巢湖地区有句熟悉的民谣,“含山、和县、巢县……,三县抵不过无为县”,一直不明白这句话到底是褒还是贬,邹广明的成功经营案例让我重新定位了这句话的内涵,这个群体的精明,脱胎于他们历经的磨难,发轫于他们的主动追求,最后在商战的翻滚和摔打中凤凰涅槃。
邹广明发明的专利证书
第二次创业 进军汽车低碳修复行业
邹广明在无为经营摩托车几年后,又开始进军汽车低碳修复行业。
“进军低碳汽修业主要是自己感觉在无为已经没有挑战了。”
“在无为把摩托车整合在一起后,大家已经没有竞争,天天没有琐事去操心了,我那时候才三十几岁,整天不是有人喊你出去玩,就是喊你喝酒打牌。很无聊,我觉得不想待在无为,我这样下去以后什么事都干不成,要跳出这个圈。”
“2012年摩托车行业明显走向衰退了,我通过一个朋友推荐了解到汽车低碳修复这个行业不错,低碳修复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了,中国未来肯定有发展趋势,本来是搞2个轮子的,现在搞4个轮子肯定比过去好。”
采访邹广明之前,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行当叫汽车低碳修复,实际上这源于汽车保险业发展初期,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零部件受损时,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向车险公司提出要完全更换,然而品牌汽车的零部件是非常昂贵的,这给汽车保险业带来风险,其实大部分零部件完全可以继续使用,被更换完全是一种浪费。
其实从绿色经济考虑,在国家工业化实现后,很多产品都将会产生过剩,企业不能永远无节制盲目生产,市场饱和了,继续扩大生产,环境不允许,地球不允许,国家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而汽车低碳维修就是属于循环经济,是国家产业发展方向。
低碳维修本质就是回归汽车的本身代步功能,结合现在的绿色生产要求,当发生了关键零部件损坏的处理时,低碳维修采取高水平的复原修复,而不是简单的更换了事,实际上是汽车维修领域的细分行业。
“做这个行业我看中了几大点,首先汽车是越来越多,任何东西它越多,它后面带来的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而且我做汽车修复行业,把本来损坏的东西,通过我们的这种新型设备和复合技术进行还原,我觉得这也是对社会一种节约,也是一种贡献。”
广明早期在摩托车汽车维修领域经营多年,对机械维修颇为了解和精通,为了打开市场,他与同事们一起刻苦钻研维修技术。
“比如我们细分了汽车维修领域,把轮毂分成11类,表面材料加工有烤漆的、拉丝镜面、电镀镜面、阳光金莲的、红砂金莲等方面,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采用专门设备和特殊工艺,用标准办法进行修复和复原,这需要实验才能找到最佳修复效果。”
“我们之前遇到维修凯迪拉克的一个轮毂,它不是电镀的,也不是喷漆的,而是采取复合技术,结果我们实验了好多天,一个星期不停去攻关,市面所有的油漆全部用过,最后终于试验成功。”
“我们现在也上了一些自动化设备,对我们修复上面有用的任何设备,我们都采购了,现在还采用3D打印机。我们已经有很多低碳修复专利,最近准备申请高新技术产业。”
“本来我只想把合肥公司做好就行了,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当时合肥所有的保险公司对我们低碳维修技术是非常认可的,就把我们推荐到省公司,省公司领导考察以后,觉得我们的确能够帮助减损,帮他减少赔付成本。本来说一个钢圈维修更换需要1万块钱,4s店解决不了,保险要赔1万,通过我们的技术和服务,把它完全修复,他只要付我30%的费用,给我3000块钱,他是不是省了7000块钱?保险公司肯定愿意做这个事情,我帮他省钱对不对?”
“但是我们那时候坚持一个什么信念呢?你不给钱没有关系,但是你要认可我的技术,认可中国是有这项技术的,我只要你认可这个就行了。”
“认可中国是有这项技术”这句话最终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决策,也获得了理赔者和汽车4S维修店的认可。
邹广明2012年在合肥成立了安徽加德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开始布局省外,到2018年业务已经覆盖到全国18个省市,目前全国加德什分公司有200家。安徽加德什总部从2015年至2016年,与国内各保险公司主体签订了全国性的总对总战略合作,目前已经与全国几十家保险公司进行了总对总合作。
“这个行业的发起人是福建人,当初引进美国一个品牌叫格拉斯,这是中国最早的低碳修复,当时在全国也开了几十家连锁公司,后来因为我们发展了全国连锁,对他产生了比较大的压力,他就转型做低碳维修设备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我们公司成了他们的大客户。目前我们在全国低碳维修企业做到了第二位。现在在全国的保险理赔系统里面,一旦配件需要修复,只要他在这个系统里面一点,在目录库里面肯定会有我们加德什的配件和业务。”
我不由得插了一句:“加德仕公司一年在全国做的所有低碳维修,避免了盲目更换原部件,相当于减碳了多少?”
广明说这方面还没有详细地进行统计和科学计算,但是可以大致测算出来。2022年全国加德什汽车连锁公司经营额已达14亿元,以原厂配件价格和汽车低碳修复价格平均比1:0.15计算,可以帮助保险企业减损79.3 亿元,实际上也是循环利用,避免过度生产和使用这么多金额的零配件,大大减少了碳排放。
最近几年,邹广明又进军汽车财产保险业,成立中皖泽嘉财产评估公司,现在经济体量已经超过维修业。
“比如在车辆事故中发生对道路道闸、护栏、绿化,桥梁、电缆的破坏时,保险公司就要考量事故的真实和对财产损失进行评估,例如喝酒之后是不是调包,保险公司发现了可以拒赔。但是保险公司没有能力去做调查,它委托我们进行专业调研,而我们基于长期修复车辆的经验,可以对事故进行还原,去伪求真,为保险公司赔保提供证据参考。”
先富不忘后富
广明的一路创业和奋斗过程中,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感恩之余,时时不忘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早期加德什公司布局全国市场时,面对摩托车市场的萎缩,他鼓励了一大批从事摩托车行业的同行转型去低碳维修领域创业,大家在广明的鼓舞下,从安徽走向全国各地,现在成功之后都很感激广明。
先富不忘后富,加德什公司在全国布局发展稳定以后,广明参加了合肥市无为商会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履行一个企业家的担当作为和社会责任,他不仅在商会向无为贫困地区帮扶活动中出钱出力,还主动与旅外企业家一起为家乡红庙镇正岗行政村捐钱捐物,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面对自己的事业,邹广明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语。邹广明是众多无为籍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代表,记录下他的这些真实口述,原原本本地还原出他的创业历程和心路轨迹,也让我触摸到他骨子里的那份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韧性和穷则思变、敢于人先的闯劲,这也是无为民营企业家群体共有的特质,是他们续写“无为有为”精彩故事的成功密码。
作者简介:汪邦海,男,无为市人,现在合肥高校任教,教授,工作之余热爱文学、历史,喜山水,文章偶见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