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企业家在合肥”征文—1】王广安 ▏胡韶山:绽放生命 筑梦家园

2023/4/4

胡韶山:绽放生命 筑梦家园

王广安

题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势而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拓创新,需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合肥高新开发区位于合肥市西南方向,独拥“一山两湖”,怀抱“生态绿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柏堰湖、蜀西湖碧波荡漾,交相辉映。

一个春日的午后,阳光从落地玻璃窗户照进筑园公司总经理胡韶山宽敞的办公室里。他,一米八零的个头,俊朗的面孔,脸颊白皙、两眼放光,言谈举止中透着干练。初见胡韶山,给人一种儒商儒将的既视感。

在手机屏幕上打出“请画一束鲜花送给女神”几个字,马上一捧栩栩如生的鲜花图案映入眼帘。

“请画一幅春郊野外图”,随即,一副春天的山水图立即跃然眼前,令人称奇,惊叹不已!

胡韶山兴致勃勃地向我们展示安徽筑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半天工AI助理”。这是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基于ChatGPT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软件。

从2016年半天工“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到2020年11月筑园电子哨兵(安康码+身份证+测温),再到如今正在研发的“半天工AI助理”,这都是胡韶山坚持工匠精神,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体现。

时光匆匆,沿着走过的路回望当年的精彩,一帧一帧的旧照片,带给胡韶山的是满满的回忆。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当代文明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迭代,大众的生活也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1989年,风起云涌,社会新一轮科技浪潮奔涌。这一年,以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计算机产品为宗旨的联想集团公司在北京成立。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预示着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

是什么,让世人熟悉的场景在几十年间烟消云散?又是什么,让人类进入了文明的跃迁时代?对于计算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胡韶山是一脸的陌生和茫然。然而聪明好学的胡韶山凭着一股直觉,似乎预感到未来必将是信息科技的社会,在高考填报大学志愿时,毅然报考了安徽机电学院电子专业(后来发展成现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系)。从此,他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在毕业分配时,学院有两个分配到北京首钢的名额,胡韶山因成绩优异而在名单之内,但学院有条件,到北京首钢可以,必须要交清四年学习期间8800元的学费。作为一个农家子弟,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胡韶山内心非常纠结,他不愿意因为自己而连累父母。直到别人去北京首钢报到时,他还没有拿到派遣证。为此,胡韶山与北京首钢失之交臂,只能自己寻找工作,于是他选择了安徽省第一个上市公司——美菱冰箱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在哪个岗位上,胡韶山越发感受到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已经全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过程史。胡韶山一直这样要求自己,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和习惯,再忙也要保持思考的姿态。1994年胡韶山到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进修计算机网络。在清华大学的学习中,胡韶山深刻认识到计算机从个人电脑普及,到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生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虽然当时国内在普及个人电脑的起步阶段。

被誉为“科技英才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重镇”的中国科技大学,令无数学子所向往。为了攀登学习高峰,2003年胡韶山参加了全国统考,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中国科技大学MBA。从报名的第一天起,胡韶山就找回了应对高考的状态。对他而言,工作依然忙碌,生活依然继续,学习时间更是分秒必争。“节奏非常紧张,还要考高等数学,学得非常‘痛苦’!上学时每次考试还有时间检查,可那会儿能在规定的时间把试卷做完就不错了!”

中科大的工商管理硕士对数学要求比较高,数学不好的学起来非常难。《概率与统计》这门课,一般的学校都不会上,当时只有中国科大开课。在胡韶山看来,大学本科的同学们学的是同一个专业,彼此知根知底,而上了中科大以后,40多个同学都是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有4个同学是国家级的注册会计师。有时候上课,老师会让出讲台,让学生上课。而我的同学们也会详细地把自己的工作案例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科技探索之路,永无止境。学习上不懂的老师会教,难懂的老师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教!在读MBA期间,中科大务实、低调、创新等文化特质,让胡韶山受益匪浅。

生性活泼开朗的胡韶山,喜爱打篮球,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并且做事执着、有毅力,深得校友们的喜欢。在2003年至2005年上科大MBA期间,胡韶山担任MBA联合会主席,持续组织和参与中科大MBA联合会的各项活动,积极做好本校MBA和其他各院系校友联络工作。


2008年12月,胡韶山带领中科大MBA联合会部分成员到美国加州学习交流。长期联络各届校友,在中科大50周年校庆工作中业绩突出,获“校庆卓越领导奖”。2009年9月30日,被任命为中科大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这项工作是没有薪资的,但对胡韶山来说是巨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2014年5月1日,胡韶山加入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同时加入的有许四清、汤晓鸥、刘庆峰等科技名家。作为基金会委员,胡韶山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沟通协调,搞好宣传工作,积极向中科大校友募集资金捐赠中科大,该基金会共捐赠中科大2.5亿元人民币。

为做好2010年第十一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作为第十一届中国MBA发展论坛执行主席的胡韶山,倾心做好服务工作,从细微之处入手,完善服务措施,更方便更人性化。大会所邀请的嘉宾,做到每人配备一名会务秘书。会务秘书的职责在于,帮助嘉宾熟悉论坛日程,做好引导指示工作,让嘉宾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论坛的讨论中来。同时,这也让科大的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中国当代的杰出人物。在后勤保障上,从餐饮遮阳到路牌标志,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胡韶山都力求尽善尽美,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2013年,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科大之夜”的成功举办,王石、郭广昌、郭为等120名知名企业家齐聚中科大,胡韶山是主要协调人之一。

“嫦娥”揽月,“墨子”升空,“天问”探火,“悟空”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祖冲之二号”“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前沿的诸多“制高点”上,写满了中国科大人的名字。他们中,既有海外留学归来的赤子,也有本土高校成长的精英;既有领跑世界的著名中科院院士,也有开始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

潘建伟、张树新、汤晓鸥……一个个令人惊艳的名字,他们的科技成就和创新思想,让胡韶山矢志对信息科技的目标的眼光更加长远,这也正改变着他的人生轨迹。


信息时代的波澜还在,人工智能的浪头又汹涌而至。在短短几十年间,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一再扑来,旧有的经济格局、文明秩序就被冲击得四零八落。身处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人们,除了嗅到财富的气息,更多的是感受到信息科技带来的便捷。

“这是最好的时代”,科技潮流席卷世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胡韶山满怀对科技心怀炽热,在他的世界里,闪耀着科技与创新碰撞出的火花。

对于农民工来说,春节带着血汗钱回家是最好的交代。曾有一段时间,每到年终岁尾,“农民工讨薪”就会成为热门话题。

在建筑行业深耕多年的胡韶山对农民工讨薪深有体会,农民工讨薪是件辛酸事,过程往往很艰难,甚至会出现一些“以死相逼”的悲惨案例。为什么会这样?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证据不足或难以取证。这就使得农民工在讨薪时,常常会处于“有理无据”的境地。“明明说好的,现在却不认账”,给维权之路增添了不少障碍。

走进一家餐厅,即便没有手机和钱包,点餐后也能通过“刷脸”完成支付;走进一家银行,不带银行卡和身份证,靠“刷脸”也能取款……2014年,商汤科技创始人、中科大校友汤晓鸥首次突破了计算机人脸识别关键技术,这件事对胡韶山的触动很大,他敏锐地意识到人脸识别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金融、医学、政务服务等各个领域。

将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建筑工地的实名认证和农民工服务,实现劳务用工实名制的“半天工”智能运管平台,一个研发“半天工”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说干就干,胡韶山深入工地与农民交流座谈,听取意见,通过调研论证起草了安徽省第一个地方标准《建筑务工人员实名制信息采集规范》。规定了建筑务工人员实名制信息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采集方式和设备、采集要素和要求、采集方法和信息安全管理。

放着好端端的建筑行业不做,而要改行建立信息科技公司,这在常人看来是不能理解的。然而每当回味初心,胡韶山总是扪心自问:我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当初在安徽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时,对科技知识的那份渴望、那份澎湃似乎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胡韶山决定重拾科技梦想,投身信息科技战场,开启“二次创业”的生涯。

绽放生命,筑梦家园。2015年06月,胡韶山华丽转身,义无反顾地成立安徽筑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蜀西湖畔,大蜀山麓。公司坐落在这块令人瞩目的充满魅力、动力与活力的“创新高地”上。

胡韶山接下来要走的路,之前从来没有人走过。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一切的一切必须由他自己去创造,哪些数据纳入模型分析,通过哪种算法分析,数据如何核实落地……面对各种难题,胡韶山带领团队5名科技研发人员,摸着石头过河,一群人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提出方案,再运算论证,再推倒重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攻关克难,2016年1月“半天工”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帮助施工企业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协助企业记录施工现场作业农民工的身份信息、劳动考勤、工资结算等,为实现建筑务工人员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的前端工作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智慧工地解决方案与服务。

2016年9月29日,国家交通部总工程师周伟带队国务院督察组考察半天工试点项目。“只要通过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技术,农民工刷脸就能查询个人考勤、工资发放等情况。”胡韶山在工地现场向与会人员介绍。人脸识别技术融入管理,打造安全便捷、高效智能的信息化建筑工地,实现人员的高效统筹,保障工地安全。

2017年12月9日,以“MBA创新创业,筑梦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人员围绕“互联网+创新创业”“互联网+拉升一带一路产业创新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胡韶山作了“半天工-互联网+大数据让农民不再讨薪”报告。2017年11月19日,中国科大MBA创业沙龙成立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大南区召开,胡韶山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在传统建筑领域结合互联网+的概念,不断创新的工作经历。

“有了这个新系统,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辛苦钱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在合肥某工地上,工人徐师傅正在查询自己的工资记录。而在工地负责人黄经理看来,这样的智能系统上线,既让农民工合法权益更有保障,也能更有效地避免恶意讨薪等情况出现。2018年7月,合肥望湖派出所更是利用“半天工”人脸识别系统,将躲藏在合肥南站附近建设工地的逃犯刘某抓获。

人脸识别门禁不仅满足了劳务实名制的管理要求,也提高了考勤效率。合肥某建筑公司李经理,坐在办公室打开手机,就能查到当天工人的出勤率,真的是一机在手,便知工地所有。

荣誉,是努力汗水的结晶。2016年,胡韶山荣获“第十一届合肥十大经济人物”。面对荣誉,胡韶山非常坦然,他深知在信息科技上还是一名新兵,唯有不忘初心,负重前行,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作风创造新的辉煌,来回报社会。

“电子哨兵”上岗

“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和行程码,测量体温。”在过去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双码核验”成为人们进出公共场所的必备条件。上万人流量、百万次检测,人工查验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在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人流通过门口闸机的查验时间从半分钟大幅度降低到几秒钟,保证了医院高效有序地运行,这离不开安徽筑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电子小哨兵系统。

筑园电子哨兵系统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疫情防控体系管理平台,集“健康码+行程码”双码查验、核酸检测核验、核酸时间播报、流调于一体,可以减少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彰显筑园责任担当。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胡韶山便快速组建了研发团队,吹响了科技抗疫的号角。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带领研发团队迎难而上,到相关场所进行上百次的测试检验,废寝忘食、不分日夜地查询大量文献、分析新需求、消化新技术、梳理新模块。节假日期间,胡韶山也在办公室编写着程序。他的工作热情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夜深人静,研发团队成员经常在办公室里挑灯夜战。

胡韶山经常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团队的年轻人:“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创新创造的广阔舞台,作为研发人员,立足岗位、踏实钻研是根本,只有多到现场看看、多积累经验,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工程部经理韩正发一心扑在施工现场,严把工程质量,严格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以大工匠的担当,实现工程的全过程、全周期质量把关。对于韩正发来说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没有早晚之说,只有要任务随叫随到,施工紧张时连按时吃饭都是一种奢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2020年11月筑园电子哨兵1.0正式发布(安康码+身份证+测温),将人脸识别技术和一体化检测终端扩展到健康码识别、行程码识别、身份证识别、人脸测温等应用上,率先在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二附院、高新附院,以及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部署“识码-识证-识脸-测温”一体机。在管理平台的统筹下,一体化检测、门禁、实时告警、实时密接跟踪四方面结合,形成了覆盖全院的疫情防控网。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和市场的激烈竞争,胡韶山没有陶醉于已有的成绩,他深知仅凭“一招鲜”或者“几招鲜”,很难有长足的进步,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在信息科技领域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用别人没有用到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倒下。

2022年2月至4月,连续开发升级的筑园电子哨兵系统2.0(1.0+核酸+疫苗+大规模)和3.0(2.0+行程码)用于疫情防控一线。“电子哨兵”最大的特色是能纠察虚假二维码、识别健康码是否未截图或过期。该平台可以把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经过加密再传输,为防疫预警、流调溯源等防疫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从最开始的闸机版本升级到立柱版、手持式、台式,越来越简便,识别度越来越高。


2022年2月份,公司开发升级的筑园电子哨兵系统2.0作为城市级疫情防控体系管理平台在深圳市福田区全区部署。部署点站4000多个,日流量130余万人次。“电子哨兵”点站由区辖街道延伸至社区,由社区覆盖到小区、地铁口、公交接驳点等通关点;由区辖部、局延伸到街道社区的办公点、服务点。从区级开始,树形分级,部署疫情防控的一体化检测网络,有力地支持了深圳全市的防疫工作。

筑园的创新成果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纷纷前来考察、推荐筑园疫情防控平台和产品。2022年4月11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合肥市高新区调研了安徽筑园信息科技公司疫情防控“筑园电子哨兵”平台和一体化检测终端。5月份,合肥高新区“一高两新”发布会在中安创谷科技园全球路演大厅举行,安徽筑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防疫电子哨兵”成功入选科技抗疫场景产品巡展,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安徽省市有关政府机关及合肥机场、高速道口、三甲医院等多种场景的广泛使用。安徽省工商联换届大会、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2022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越来越多的筑园电子哨兵“走进”展览展会、大型赛事等,提供专业防疫保障,成为活动顺利举办的“幕后英雄”。

车流滚滚,穿梭不息。热浪袭人,高速地表温度达到58℃。2022年6月正值高温天气,作为“电子哨兵”开发方,胡韶山主动请缨,带领团队蹲守在集贤路道口,白天监测信息、了解需求,晚上带领团队技术人员加班加点、修改程序、更新系统。在“电子哨兵”试用阶段,他又带领公司志愿者协助防疫人员发放扫码单,到高速路口车流量最大的关键节点去扫码。

“哪怕不挣钱,也要想办法把道口电子哨兵项目做到最大程度的完善。”胡韶山的话诠释着一位企业家的担当和奉献精神。2022年9月20日,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召开,规格高、规模大,共有4600多名嘉宾参会。在当时疫情仍然多点散发的状况下,如何保障人流密集的国际性展会防疫安全,无疑是对筑园电子哨兵的一个挑战。胡韶山加班加点,彻夜未眠,带领工作人员检查人脸识别系统效果,及时调整参会人员的照片,确保万无一失,有力保障大会顺利举办。

用奋斗书写新篇,用拼搏创造未来。筑园信息科技公司在身份识别、一体检测、出行安防相关领域以第三起草人身份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一项,以第一起草人身份参与安徽省标准三项,持有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6项,是国内少数将新冠疫情防控的一体化终端设备与管理平台结合,并具有大规模应用实践的先行者之一。

三月的高新园区,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从大蜀山上看高新区,它像一块巨幅红地毯,让“高”与“新”相拥,让“高”与“新”结伴。

一路芬芳,一路豪情。仰望蜀山,胡韶山微笑着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这个行业能干出怎么样的成绩,只是喜欢这一行,并深深地热爱着。”心怀梦想,奋勇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他用实践和行动证明,山再高,往上攀终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作者简介:王广安,无为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黑龙江珍宝岛边防部队卫国戍边十年。天命之年,血气永存,初心常在